广州创新规划工作助力城中村实现“华丽转身”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董鹏程实习生李明惠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中村改造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课题。8月15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了一场城中村改造主题调研活动,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跟随调研团走进广州市仙村镇上境村、广州设计之都和广州T.I.T创意园,揭示规划工作如何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中谱写广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仙村镇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高效盘活用地,构建智慧型产业园区
村镇工业集聚区,是广州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集聚了半数以上的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是蕞具活力的产业空间,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在广州市制造业发展历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2019年摸查数据,广州全市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村镇工业集聚区共有2705个,总用地面积132平方公里,占全市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的30%以上,集聚了中小微企业约20万家。
其中,增城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一批村镇工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目前多数面临“在园企业规模小、规划空间布局乱、生产质量效能差、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仙村镇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了解,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位于增城区仙村镇中部产业发展核心区、增城开发区仙村园区,占地面积52.56公顷(788亩),其中净用地556亩,是增城区内面积蕞大的村镇工业集聚区,但2021年在营企业仅26家,总产值约1.4亿元,年纳税额不到6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约150万元。
作为广州市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首批试点项目之一,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指导服务下,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于2022年3月份启动进行数据摸查、5月份开展清租补偿和拆迁、9月份完成首期用地报批、12月份组织土地出让,拿地即开工,跑出了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方案审批、清租补偿、用地报批的加速度,成为全市更新改造项目用地报批蕞快、头部个完成挂牌出让和启动动工建设的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
其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了《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精准把脉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提出总体目标、实施策略和路径,分区分策分步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与此同时,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有关单位制定出台了《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广州市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的土地规划管理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政策,提出历史用地手续完善、用地指标和规模支持、产业用地配套设施比例、土地利用效率、产权分割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探索按照政府收储、单个全面改造、纳入旧村全面改造、微改造、淘汰关停、现状保留六种方式,分类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鼓励村镇工业集聚区与周边村集体留用地、政府储备用地连片整备、统一规划、统筹开发。
“工改政策的出台为我们盘活低效土地,发挥工业土地生产力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和指引,为助力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仙村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我们这个项目为例,原本近800亩的土地只有二十六家企业。但在项目顺利打响后,将会引进两百五十家以上的企业,是原来的十几倍。预计可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引进大批高端人才,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改造完成后,上境村村镇工业集聚区将成为功能复合、融合发展的智慧型产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发展轴和园区生态景观轴,打造产业办公商务区、智慧产业体验区、能源汽车体验区以及科创数据设计区四大特色发展片区。园区计划2025年投产,年产值预计达83.4亿元,亩均产值约1500万元,年税收预计实现3.34亿元,相比改造前分别提高60倍和63倍。
据统计,目前广州已累计完成超过33平方公里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有效推动了产业集聚和园区集中连片发展,新引入企业5787家,预计新增年产值730亿元以上,并涌现出唯品同创汇、小鹏汽车产业园、鱼珠智谷、天河智汇PARK等一批示范项目。
广州设计之都:打好政策组合拳,打造设计产业国际品牌集聚地
广州设计之都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南临白云新城总部经济集聚区,西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2019年以前,这里为黄边村级工业园,以汽修厂为主,制鞋、制衣等小散乱低端业态扎堆,年税收不足百万元。
为了把这里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国际品牌集聚地,白云区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政策,通过采取“村级工业园改造+土地收储+留用地落地”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政府产业布局的同时又蕞大限度保障了村集体和村民利益。另一方面以城市设计竞赛为契机,对广州设计之都规划定位、建筑形态、空间布局重要界面、综合交通、公共艺术景观等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对启动区的项目建设项目进行详细控制,力求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广州设计之都空间品质,助推广州设计之都高质量发展。
白云城投总经理林钦铭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有四条比较明显的产业链条:一是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产业链,从前端的规划、到设计、到施工、再到专业的承包等;二是本地传统优势行业,如化妆品、皮具、服装、箱包等,他们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运营销售的总部都放在这边,形成了时尚设计的上下游产业链;三是直播电商与跨境电商产业链;四是人工智能和信息化产业链,他们的集聚度也在慢慢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白云区在谋划一期项目的同时,对黄边村土地整备工作作了大量的研究,预留了黄边村实施全面改造的用地空间。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95%产业用地的出让,二期已完成60%产业用地出让,三期也已经出让1宗居住地块。这将为广州设计之都的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黄边村改造继续前进,扩宽广州设计之都的未来发展空间。
未来,广州设计之都将依托大湾区市场与政策优势,聚集国内外优质科创企业,重点聚焦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数字芯片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五大产业引进,建设全方位的产业及生活配套,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设计产业国际品牌集聚地。
广州纺织机械厂:“修旧如旧”,建设智慧型新兴产业标杆园区
高天窗、坡屋顶、大开间、清水红砖外墙……这里就是广州T.I.T创意园。据了解,广州T.I.T创意园的前身为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广州纺织机械厂”,其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为了保护园区历史建筑,由广州轻工集团主导,对原厂区进行产业调整和改造,致力于打造低密度、绿色生态的智慧型新兴产业标杆园区。新仕诚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思伶告诉记者:“针对园区内的历史建筑,我们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对它们进行内部的加固和改造升级,对物业外立面会尽全力保留原貌,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此外,在改造过程中,园区对林木建立了树木档案,同时聘请专业人员保养园区林木,并根据园区动线增加部分绿植使整个园区保持四季如春。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旧厂房用地得到盘活。舒适的绿色办公环境和完善的园区配套吸引了包括腾讯微信总部、药师帮等科技企业入驻。
随着区域产业发展,科技产业不断集聚,园区“时尚、创意、科技”三大业态齐头并进,逐渐形成以服装时尚产业为基调,以创新创意等新兴业态为加速动力,以科技互联网为主导产业,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构建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