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味”年货齐上架广州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黄埔味”年货齐上架,广州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
南都讯 1月12日,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仪式在广州市黄埔区长岭现代农业公园举行。据介绍,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是集黄埔区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经验成果展示、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及农耕地域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展馆,将成为擦亮黄埔乡村振兴品牌、激活乡村振兴产业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1月12日,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牌。南都记者马强 摄
隆平黄埔香大米、“头魁”“节节高”院士米、“黄埔红”岭头红茶、“知识橙”、汉华有机菜、开益番茄、福洞沃柑、贵州菌菇、新疆坚果礼盒……在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充满“黄埔味”的年货逐一亮相,琳琅满目。这些特色农副产品有的来自黄埔区内的创新研究院和农业企业,运用良种、良法、新技术,科技含量“拉满”;有的产自黄埔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在黄埔区消费帮扶的支持下成功打造新品牌、打通新渠道。市民不仅可以品鉴各类精品农产品,直观感受其优良品质,还能通过米浆研磨、现泡红茶、现场碾米、饮料特调等农产品DIY加工实践,体验手工制作农产品的乐趣。
“这几种大米口感各异,但都很好吃!”“刚进来就闻到了浓浓的米香味!”在当天举办的“黄埔米 过新年”黄埔优质大米品鉴会上,市民试吃完几种黄埔特色大米后,纷纷赞不绝口。据了解,“隆平黄埔香”品牌由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打造,曾荣获头部、二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2020年代替“泰国香米”成为第三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对照品种,被袁隆平院士誉为“超泰米”。“隆平黄埔香大米有浓浓的米香,米粒纤长,口感鲜甜弹牙,种植全流程采用生物防虫技术,绿色健康,亩产达500-600公斤。”黄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道。
黄埔区打造的农产品名优品牌,除了金灿灿的“黄埔粮”,“黄埔茶”“黄埔果”“黄埔菜”也齐齐上架。“黄埔茶”是有50多年历史的“黄埔红”岭头红茶,所产出茶叶具有天然的花果香。“黄埔果”是产自中新广州知识城金坑村的“知识橙”,品种为萝岗甜橙,带有独特的桂花香味和蜜味。“黄埔菜”是汉华有机菜,干水杆短、鲜嫩软滑。此外,通过高科技养殖方法培育的观赏鱼——蓝色“黄埔鱼”,也深受养鱼爱好者的喜爱。
南都记者了解到,成立乡村振兴一号馆将助力黄埔的粮、果、菜、茶、鱼“五朵金花”大力推广。未来,展馆将搭建“新鲜一键送达平台”,不定期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市民只需网上下单,黄埔特色农产品就能送到家。
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揭内部。南都记者马强 摄
作为黄埔区打造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经验成果展示窗口,黄埔乡村振兴一号馆总结了丰富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黄埔模式经验,打造了特色农副产品及地域文化体验空间和黄埔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发展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促进了黄埔本土及协作地区涉农品牌建设发展。
“黄埔的农业,蕞大特点就是拥有科技创新赋能。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卖农产品,而是以此推动背后的种源研究、农业生产模式、装备设施的现代化发展。”黄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表示,凭借丰富的创新资源,黄埔区在藏粮于技上发挥优势,为丰富乡村振兴与东西部协作提供黄埔模式、黄埔经验。
据悉,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文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目前,该区实体化运作3个创新研究院,高质量打造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隆平院士港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2021年在隆平试验田率先突破广东省水稻高产技术攻关,并连续两年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目标,在大吉沙岛、极飞超级农场成功创建“智慧农场”黄埔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农业示范区。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2022年累计解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3000余人,销售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总额逾8.72亿元。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资源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合力成功打造黄埔供销助农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化身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采写:南都记者梁思华 通讯员郑嘉俊、范敏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