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临其境看环境:广州瞄准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持续发力
初夏的广州,迎来了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作为我国生物产业领域层次蕞高、规模蕞大、影响蕞广的行业盛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更成为展示广东广州新形象的重要窗口。
从这扇窗口,我们看到,广州正擎“生花之笔”,奋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展现生物经济迈向新时代的“广州担当”。
“生”逢其时,这是广州向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起冲刺的新时代。从广药集团成功迈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到莱恩医药等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以年均增长10%的速度,迅速崛起。
“生”临其境,这里有让生物医药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兴业乐土。2019年以来,广州连续出台多个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广州市生物医药聚集效应,初具规模。
“生”生不息,这里将迎来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腾飞的新时代。随着国家首个生物经济规划发布,生物经济新时代已来临,广州迈向全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高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力度和覆盖面均为全国领先
“很多人问我,广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政策力度很大,是给钱吗?”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说。
每每听到这个问题,他只能无奈一笑:如果“烧钱”就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个产业就不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高科技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了。
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这些都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考验着地方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耐心与信心。
在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道路上,广州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从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到培育企业自身竞争力,再到坚持原始创新驱动、建设重大项目平台……在生物医药产业这条复杂而繁琐的链条上持续发力,一步一个脚印,形成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产业政策体系,让广州成为适合生物医药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兴业乐土。
图为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打破产业碎片化 推动政、产、学、研、医、融紧密合作
2019年以来,广州推动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政策体系,密集发布《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广州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广州市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措施,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的枝繁叶茂,除了在源头创新方面下苦工,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将碎片化的产业链接在一起。广州清晰地看到了问题所在,因此政策十分精准。”刘建告诉记者。
为何广州如此看重“全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刘建认为,以新药研发为例,当药物靶点和药物分子结构被发现后,蕞终要成为病人可使用的药物产品,整个链条复杂而繁琐。“目前,生物医药产业的链条比较分散,这是产业痛点,而产业碎片化会导致产业化时间长、生产成本高。”
因此,广州出台的政策始终瞄准“全产业链”发力,推动政、产、学、研、医、融紧密合作,比如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建设生产厂房和办公用房、将临床研究专职架构、人员、工作业绩,以及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效率等纳入医疗机构登记评审及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范围等等。
而在政策落地方面,广州展现出的“全链条”协同发力,同样让企业家称道。刘建说,建设百济神州广州生产基地需要21个部门协调批准。“以我们的经验看,在其他城市建一个这样的生产基地大概需要3到6个月时间,但我们当时考虑到,雨季快到了,对建设进度会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向政府部门提出了加速审批。”让刘建没想到的是,当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政府组织所有相关部门到生产基地建设现场,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审批了。
形成梯次化产业培育体系 助推产业发展全生态布局
“从政策力度上看,广州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均为全国领先。”广州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链主单位、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予强告诉记者。他举例,广州不仅出台了国内城市首个针对医学检验细分行业领域的产业政策《广州市关于加快推动医学检验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各部门与各区政府更是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广州开发区依据自身特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金镶玉”政策体系,出台知识城十条及实施细则,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出台促进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落户。
“这几年,广州在推动生物医药发展的力度相当大。”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李胜峰博士感叹。作为一名企业家,李胜峰更愿意从产业政策导向的结果来看政策体系的建设成果。“正是有着生物医药产业跟很多产业一样,形成集群,将在人才、资金等方面都更有吸引力,所以我们看到,龙沙、百济神州、德国默克都到广州来了,也让我们觉得更有信心。”
如今,广州已经形成梯次化的产业培育体系。龙头带动、创新联动,百济神州、百奥泰、恒瑞医药、迈普医学等顶尖生物医药企业强强联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着力发展专精特新。培育出药品、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医学检验、药物临床评价等5个领域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图为华南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产业体系的培育也助推广州形成了优越的产业发展生态。李予强介绍,除了生物医药企业和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州落地,广州还迈向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阶段。如今,广州建成广东省全部6家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机构(GLP)和全省近半、共39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等一大批新药研发平台,增设新药申报服务中心和创新药物临床实验服务中心,2021年共获得91个新药临床批件和2个新冠疫苗临床批件,约占全省49%。
从华南医疗中心到生物产业高地,广州还在思考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如今,医学、医药、医疗的“三医融合”已经成为广州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每年,广州都会举行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医院+企业对接活动,搭建政、产、学、研、医、融多级资源联动的交流平台,促进全产业链交流合作。“举行这样的对接活动,能让科研院所、医院、企业各方了解在生物医药方面能做什么,各自需要什么。”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威说,这样的活动让“所长”“院长”“董事长”齐聚一堂,真正打通了产、学、研、医、融生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龙锟、方晴、徐雯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