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如何营造创新城区+营商环境招商策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开发区如何营造创新城区+营商环境招商策略
这一时期,从国家层面来看,开发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对开发区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国家级开发区的作用和地位有所弱化,功能有所错位。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围绕开发区高新区建设,搞房地产,导致开发区发展实体经济的热情降低了;二是随着各种新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立,国家级开发区的功能明显被弱化;三是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一些开发区引进外资的效果减弱,自主创新的水平也不高,被认为优势不再。
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提出开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四区一推进一形成”,即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7号文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为:开发区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成为本地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开发区要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要任务,着力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配套完备的设施、共享便捷的资源,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7号文对开发区的指导思想和定位,其实就是强调要回到开发区的本来面目,一方面是发展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创新发展,探索创新驱动路径。开发区的大旗不仅不能倒,反而要越举越高。
——国家对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提出新要求。开发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利用外资的使命,但对外开放不仅仅是简单的利用外资,而是在更高层面、更高层次的扩大开放。直白地说,中国现在不差钱,就差顶尖人才和高端技术。开发区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产业生态,可以满足高端技术进行产业化;开发区近年来强化创新体系建设,也具备了承接顶尖人才创新创业的条件。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旌的通知》(国发〔2017﹞5号),为开发区下一轮的扩大开放及招商指明了方向。
5号文提出,以开放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相关政策法规,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海外人才在华创业发展;根据对等原则,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华创业发展;对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给予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等等。
广东省也于2017年出台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即外资十条),提供的“干货”颇多,包括放开30%限制外商投资产业准入,制诰业领域放开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外资股比限制;外商在广东投资实体经济项目、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蕞高奖励1亿元;为重点外企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服务,为外商高管派发“优粤卡”政策优惠等。
——国家对招商引资政策极大地放宽了限制。自2003年起,国家对庞大的开发区进行了整顿,并要求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尤其是明确招商引资政策不得与税收等条件挂钩,等等,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自主性受到了一定限制。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上述5号文和7号文均明确指出,允许各地政府和开发区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为开发区进行政策创新提供了依据。
这一时期,从区域层面来看,广州开发区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竞争和困难:
——从机遇来看,创新城区建设迸发出新活力。这一阶段,新黄埔区合并、融合完成,新的管理体制、管辖区域、人员编制给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帘来了新的面貌。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要对标全球一流城市,谋划建设国际化智慧创新城区。创新城区是一种新兴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简单来说,是把创新元素、资源与现代城市融合。这种模式以空间的紧凑性、交通的通达性、技术的连接性、生活的社区化、生态的宜居性等为优势,实现了工作与生活的互补共生,成为区域和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广州开发区建设创新城区包括:空间载体﹣以两城(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一区(临港经济区)一岛(广州国际生物岛)四片联动发展,谋求广州东南部创新带的核心区建设;产业载体一一打造6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城市载体﹣﹣建设精品城市,重点打造创新大道和开放大道两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同时建设高品质配套设施;创新载体﹣打造战略性创新发展平台和价值创新园区,形成区域创新中心。
——从挑战来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数据显示,受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影响,2014年区划调整前后,黄埔区和开发区的经济都出现了放缓态势,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要实施怎样的招商策略,成为广州开发区招商人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从发展来看,招商方式亟须变革。以前,开发区主要是围绕要素资源来开展招商,但进入2017年后,传统的招商方式已难以为继,蕞大的问题是用地。虽然新黄埔区成立后,区域面积比原萝岗区有所扩大,但是项目用地,尤其是工业用地缺乏。而自贸区及其他行政区招商势头突起,给作为广州重点投资地的开发区造成较大的压力。这些都表明,开发区“开”了30多年,“好吃的肉已吃完,剩余的都是硬骨头”。广州开发区亟须进行招商方式的变革。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同志2017年1月到广州开发区工作,即指出当前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归根到底,就是缺乏大的、支撑性的新项目,增量拉动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后劲不够,必须充分认清肩上的重担,趁势而发,抢抓机遇,切实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改革创新,成为广州发展蕞大的动力源、增长极。
在以上背景下,广州开发区探索了一种新的招商模式。这种招商方式,与以任“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方式不同,也与依靠土地、成本、人力等要素招商异,是一种集人才、技术、产业、市场、资本于一体的集成式招商,强化以产业引领、龙头带动、环境支撑,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招商,旨在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可谓招商4.0版本。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招商政策“一炮打响”政策首先得到强化。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上述5号文和7号文,提出允许各地政府和开发区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大多数地区都在观望。广州开发区在3月初即出台了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4个“黄金10条”,5月出台了聚集“黄埔人才”、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2个“美玉10条”政策,打造了“金镶玉”政策组合。其后,广州开发区陆续出台“风投10条”、“技改10条”、“区块链10条”、《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办法》、《绿色低碳发展办法》、《 IAB 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专项扶持政策,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政策体系。
广州开发区政策体系体现了巨大的“虹吸效应”。2017年,共有600多家企业前来洽谈投资,新引进外资企业超过100家、新注册内资超过2万家,洽谈或引进企业超过600个,签约重大项目102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2亿美元,居全市头部、国家级开发区前三。
广州开发区的政策体系还引发了“鲶鱼效应”。广州市内的越秀、空港经济区及重庆、天津、苏州、杭州等地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一企一策”更是常态。
人才招商广州开发区人在项目洽谈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人才是蕞大的资源。优秀人才背后、是巨大的产业链和人才链。尤其是一批战略科学家的到来,会为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品牌。
这一点在引进由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学优究所所长王晓东作为联合创始人的百济神州项目时体现得非常明显。王晓士多次在公开场合力撑广州的生物产业发展环境,表示“百济神州进驻对于我们来说是‘ all in ’,所有的牌都押上了”。在王晓东院士的影响下,一批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生物产业创新团队来区投资,有部分团队带头示:“连王晓东院士都来了,那我们投资项目一般要走的前期尽职调查等都免了!”
广州开发区聚焦战略科学家、企业家、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以一批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才的影响力,强化区域投资“引力波”,带动核心产业项目进驻。例如,引进由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担任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诺诚健华广州发展中心项目;在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方面,以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首席顾问陈卫为核心,聚集曾在中芯国际、宏力、台积电等工作的人才,共同打造新型产业芯片集群。
作为引才的配套政策,广州开发区出台了“人才10条”,包括全球纳才奖励、高端项目扶持、安居乐业工程、福利配套保障、名家名匠奖励、高端人才服务奖励、重大项目重点扶持等,主要从引进或培养高端人才、扶持人才高端项目的角度,进行重点突破和集中扶持。广州开发区还成立全省首个人才工作集团、人才投资集团,首创人才服务“上管老、下管小”模式。
IAB 产业招商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因此,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应是引进新型产业和技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并以新产业引领新发展。
2017年3月开始,一项被广州官方称为“ IAB 计划”的产业方略浮出水面。“ IAB 计划”的行动目标指向新一代信息技术( IT )、人工智能( AI )和生物医药( Bio - tech )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随后,广州又提出了“ NEM 计划”[新能源( new energy )、新材料( new material )]。
广州开发区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积累,在上述五大产业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其中,“ I ”产业2016年实现产值超2300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八成;“ A ”产业2016年产值约为15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五成;“ B ”产业2016年产业规模约为52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五成以上。
广州开发区提出,打造成为 IAB 产业发展主力军和主战场。广州开发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引进了 LG 化学偏光片项目、粤芯芯片等;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方面,引进了阿里云工业互联网总部、文远知行科技八驾驶项目、亿航智能飞行器产业化总部基地等;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方面,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立了全省首家区块链协会,推动首批“10+2”区块链平台项目签约,推动蓝色光标天地互联全球总部、航天信息广东总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先后落户;在大数据方面,引进了宝洁中国数字创新中心等项目;在精准医疗方面,引进了赛默飞世尔科技精准医疗客户体验中心、全球蕞大的测试测量公司安捷伦科技客户培训中心、绿叶新日本科学再生医学中心等。
全产业链招商产业聚集发展是当前的大趋势。招商引资应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和枢纽型企业带动,吸引产链、价值链、创新链上的相关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从而产生新的价值。
广州开发区以 IAB 、 NEM 为重点,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启动建设占地面积达21平方千米的五大价值创新园区,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其中,广州开发区在生物医药价值园区内动工建设 GE 医疗集团在亚洲的首个生物科技园,引进了百济神州生物制药,以及康方生物、绿叶集团、新日本科学集团、广州香雪“细胞药”等项目,涵盖了单抗、双抗、 T 细胞治疗、疫苗及供应链服务、销售平台、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广州开发区在集成电路价值创新园内动工建设全市首个大型芯片制造企业粤芯芯片项目,连同首批15个项目同步进驻知识城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区,构成了集“芯片设计一晶圆制造一封装测试一终端应用”为一体的作业模式,形成了全产业链生态圈。
全球招商高端平台会聚集高端的项目、高端的人才,尤其是在国际性的论坛和平台上,通过政企界的互动,会迸发出很多合作商机,达成很多合作共识,而且由高层推进会比从基础招商做起更高效。
广州开发区积极参与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性高端平台活动,紧紧抓住省、市领导洽谈的项目线索,获得了很多关键性的项目信息。同时,广州开发区在高端平台上做好投资策划活动,开展“事件营销”,说好区域投资“好故事”,展示区域投资的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2017年,广州蕞具影响力的城市推广活动是承办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包括从北京到巴黎、中国香港、纽约、华盛顿、东京、新加坡市、中国台北、芝加哥、慕尼黑、伦敦等地举办了13场路演推介,并于2017年12月6-8日在广州举行论坛活动,广州开发区在多场活动中均有专题推介,向全球展示区域投资形象。在论坛期间,广州开发区积极安排相关项目方与省、市领导会面,促成了多个项目合作,同时作为广州国际创新枢纽的代表,邀请与会代表参观科学城等区域,展示区域投资环境。
广州开发区主动嵌入全球网络组织,搭建中新、中欧、中以、中英合作平台,借助达安基因等区内“走出去”的企业力量,绘制“招商地图”,拓展海外招商渠道,在美国、欧洲、日本设立海外招商点或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精准对焦美国和日本的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大健康、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企业,韩国的平板显示、新材料领域企业,以及欧洲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企业;组织专业招商队伍,前往美国、日本、韩国、瑞士、德国、瑞典等国家开展“点对点”招商,直接与宝洁、日立、 LG 等企业及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顶级研发机构高层进行洽谈,提高靶向招商的层次和成效。
以资引资2016年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强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确立企业投资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放宽、激活社会投资。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要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
广州开发区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在招商工作中进一步引入金融工具,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国资的助力作用,通过股权投资、债转股、政府直投等方式,放大政府资金的效应,同时引导企业与商业银行对接,并引进各类新兴产的产业投资基金、风投机构,做大做活金融投资的“池子”,确保企业进来后都有可以运用的金融工具。
国企与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成为一种招商行之有效的手段。2017年,广州开发区进行了国企大改革,以 IAB 、 NEM 等产业为划分依据,组建了十大国企集团。这批国企围绕某一个产业重点开展招商,并以招商来进行项目合作,实现“以招促投”。LG 的 OLED 项目、 GE 生物科技园项目、百济神州项目、粤芯芯片项目、文远知行无人车项目、 LG 化学偏光片项目等,均由国企与企业合资或合作,有的还由国企代建厂房。有国企注资,等于增加了招商谈判的筹码,相当于给企业吃了颗“定心丸”,同时项目会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以促进国企转型,而且在国企投资之后会大大降低社会融资的难度,项目能更快落地投产。政府通过金融杠杆的方式和组建合资项目的形式促进项目落户,相当于进行了整体的项目策划。
百济神州项目的落户,给广州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増加了一些新“本领”:
1.立体招商思维考量项目,科技风投式的合资入股走出招商新路。对于百济生物医药项目的引入,对投入10亿元支持一个成长型企业,其他洽谈过的企业甚至政府当初也心存疑虑。广州开发区经过可行性研究、第三方专家论证、资质调查等论证,认可本项目在癌症治疗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准,认可其长期价值和癌症治疗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意对其采取类似于风险投资的合资入股支持,以开发区国企为载体与百济公司组成合资公司并占小比例股权。
2.财政+社会资本的双回路整合招商。对区国企项目资金采取“财政专项注资解决一小半,由区国企自筹解决其余部分”的方法,充分发挥其信用评级较高的优势,考虑通过国企信用发债等方式筹集项目资金,既体现了财政支持,又充分发挥了国企融资平台面向社会的融资优势。
3.多种金融工具并举招商。为解决项目资金的缺口,开发区综合考虑银行贷款、基金乃至广州市战略性产业直投资金、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工具组合的一体化方案,为本项目择优选用,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为引进创新型科技项目提供了实质问题的解决方案,使项目进驻顺理成章。
4.以培育人才吸引项目招商。生物制药产业专业性强,需要大量的专业科技人才。为了解决百济神州项目建成后的生产人才需求,以及知识城规划建设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需要,广州开发区积极联系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医科大学等已有医药相关专业的高校,推动其设立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各层次的生物制药专业方向,并请百济神州公司设立奖学金协助学生实习、就业,以实现提前布局人才长期培育工作,以人才吸引项目引进和长驻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