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蕞强经济行政区都是科创大区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广州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广州有数千年历史的光荣,也有广府文化的繁盛,世人皆知广州人淡定低调,不过,在经历过短暂的迷茫之后,广州已经回到了更为精确的赛道上——科创力量推动城市发展。
南方都市报在今年发布的高质量发展榜单中,通过建立4个维度的指标体系,考察广州市11个行政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天河区再次以总分80分位居全市头部,体现出较高的综合实力。黄埔区以72分仅次于天河区,越秀区位列第三。
我特别关注到一个交叉分析:即“科创对天河黄埔经济支撑效应明显”。经济实力在头部梯队的行政区,科技创新对经济实力呈“正相关”关系,天河区、黄埔区在“经济力”和“科技创新”均排在前列。
广州虽有“千年商都”之盛名,也有消费力旺盛的优秀数据,但是广州的蕞强经济行政区都是科创大区,这说明什么?
让我们厘清脉络,回到广州官方的相关“定调”:去年,广州在出台的《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目标,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结合天河、黄埔以及广州的总体趋势来看,广州未来会是科创之城吗?是的。让我们试着剖析天河和黄埔的相关结构与数据作为佐证。
天河曾经走出过丁磊和李学凌这样的互联网大咖,张小龙也曾在天河工作,天河的软件产业在全国有极高的江湖地位。作为富可敌省的广州头部区,天河在科创方面到底有怎样的硬核实力?这种硬核实力对广州其他区有什么启示?
在经济复杂的局面下,天河以数据说线年总量和增速居全市头部。去年,天河全区新增企业7.3万户,增长40.3%,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0个,新设外资项目1350个,增长1.5倍。
传统行业确实面临着巨大挑战,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产业更新的过程,否则我们很难解释天河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新增企业户数。在新产业的引导和服务上不断发力,是天河持续领跑的秘密。
而这种持续领跑会体现在人才聚集和人才的收入上,结果说明一切:《2018广州市天河区人才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广州市的中高端人才占全国的比例为4.99%,人才聚集度位列全国第四。天河区是广州市从业人员主要聚集地之一,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等天河区主导产业领域,聚集了广州市70%以上的人才。
至于公众关心的收入问题,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天河区百万年薪以上人才数占比同比增加0.41%,50-100万、30-50万年薪区间的人才数分别为0.18%、2.17%。20-30万年薪群体的占比同比提升较大,由2017年的16.66%上升至2018年的19.7%。
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正在高速往包括广州在内的几个重点城市涌入,而天河是重点城市之中的“焦点区域”:找对方向,提供优质服务,人才自然纷至沓来。一句话,天河的持续领跑没有秘密。
黄埔的情况略有不同,虽然总体上与天河有差距,但是在某些指标中,黄埔甚至超过天河。比如,黄埔区科技经费占GDP比重为1.1%,是各区中蕞高的。黄埔区是广州的“科创重镇”,2018年度科学技术支出37.99亿元。这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那个始终有危机感和保持进击状态的华为?华为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之大、占比之高令很多企业瞠目结舌。
黄埔区的关键词之一是“科技智造”,就是以科技力量来推进先进制造业,科创的力量在深刻影响黄埔的前进方向。
比如,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目标是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科学城的目标是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黄埔港的目标是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打造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生物岛的目标是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整体来看,黄埔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之高,已经超过很多行政区,而且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独特优势,短期内,其他行政区很难效仿和超越,同时又和老大哥天河保持了差异性,避免对资源、人才的过度竞争。
黄埔重视研发,又有自己的鲜明定位和优势产业,所以才能在广州各区的比拼中,占据亚军的位置。
总结两区的发展方向和现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近科创者得领先优势,天河如是,黄埔如是,广州亦如是。今纶(财经评论员)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