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探路“新城建”
本报记者 陈婷 王金龙 深圳报道
根据广州市住建局官网消息,经住建部批复,广州成为头部批创建“新城建”(即“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城市之一。近日,广州印发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其中,方案着重介绍,2022年至2024年期间,将打造“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2+4”产业版图,即2个领建园区加4个关联园区,涉及海珠、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等6区。
方案提到,将依托广州产业优势,以“新城建”试点各项任务应用为牵引,在园区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等五大平台经济和基础设施产业体系,以培育和发展“新城建”产业为目标,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基地创建工作将发挥其自身拉动投资的作用,同时也将促进相关产业链(如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形成,带动相关企业转型。不过,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除了地面建设,还应注重地下管网与地下空间建设、生态治理等协同,注重实质上的提能增效。
与此同时,针对园区土地整备相关工作、“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关细节等问题,记者致函广州市住建局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进一步回应。
方案显示,“新城建”产业版图将以形成产业体系为重点,推动广州“新城建”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而言,将建设不少于3个智慧园区、不少于2个车城网试点、不少于20个智慧社区、不少于2个区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产业补链、强链和延链,培育新型智能市政基础设施建造企业、CIM运营企业、CIM+智能网联设施企业各1~2家、形成产业集聚,初步构建“新城建”产业体系。
其中,“2+4”产业版图的蕞大园区位于海珠区,面积为10.47平方公里,于此将以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为依托,打造人工智能与“新城建”融合发展产业园。
记者注意到,海珠区“数字化”底蕴浓厚。早在2015年,海珠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设立。2020年3月发布的《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作为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海珠区等4区的优势。
如今,海珠区作为“新城建”产业基地的蕞大园区,将聚焦人工智能,面向“新城建”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另一方面,“新城建”的两个领建园区分别位于白云区(“广州设计之都”二期)、黄浦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面积分别约0.18平方公里、5.52平方公里。记者注意到,白云园区为此次基地创建中唯一新建的园区,拟打造全市“新城建”创新综合体,聚焦CIM平台园区扩展、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和建筑产业互联网。
根据广州白云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广州白云发布”,“广州设计之都”分为一、二、三期。截至4月23日,一期的12宗商服用地已全部出让(含划拨),总用地面积159.21亩,规划建筑面积31.43万平方米,引入设计产业全链条。
据披露,截至4月23日,一期的基础设施综合开发项目施工进度超80%,有21栋楼已封顶,封顶面积约35万平方米,并陆续交付使用,预计今年年底全面投入运营。三期的收储范围涉及黄边村、鹤边村共338亩,计划年内完成清拆。
2021年6月,通过控规优化,二期将提供产业用地33万平方米,配套28处公共服务设施。2021年12月,二期出让一宗商服用地,将建设“新城建”示范及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土地竞得人为广州新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记者注意到,上述园区的建设推进与城市更新密不可分。以“广州设计之都”为例,2018年8月,其核心区改造地块——黄边村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对外公开招商引入合作开发企业。2019年7月,“广州设计之都”由拆迁、交地等前期工作进入建设开发期。
而根据广州市住建局官网于2021年1月发布的文章,广州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伟提出,以城市更新和“新城建”为两大抓手,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其中,城市更新为“新引擎”,“新城建”为“新支点”。
陈晟认为,如今的城市更新已从原来简单的“大拆大建”“三旧改造”进化到“社区治理”“绿色发展”的层面。“新城建”背景下的城市更新需要新工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全面支撑和应用。
2020年8月,住建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城建”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引领城市升级,推进城市现代化。
也就在2020年,广州、深圳、佛山、成都、重庆、南京、苏州等16个城市被列入首批“新城建”试点城市。2021年,新增天津滨海新区、烟台、温州、长沙等试点城市(区)。
经过一年有余的建设,2022年2月,根据住建部批复文件,广州、济南、烟台成为头部批创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城市。
据王宏伟披露,截至2021年年初,广州在CIM平台建设、开展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等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搭建了CIM基础平台,建立了城市级CIM平台标准体系,形成全市“一张三维底图”,为“新城建”工作夯实了基础。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创建“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城市的实施方案中,CIM的身影多次出现。
方案指出,在园区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CIM平台、建筑产业互联网、车城网、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经济。
根据广州市住建局披露,2019年6月,广州开始建设CIM平台;2021年7月,广州CIM平台(全国首个CIM平台)正式落地,汇集全市三维地形地貌,城市建筑白模、重点区域三维精细模型,以及超过660个建筑信息模型等。
广州CIM平台的应用体系包括工改、智慧工地、城市更新、智慧园区、智慧社区、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六个方面,前期在琶洲示范项目建设、“广州设计之都”二期项目建设上进行试点工作。
具体而言,在琶洲示范项目建设上,试点工作涉及车城网、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等方面。一是开展车城网示范项目建设,在琶洲核心区探索智慧城市动态和静态信息整合,推进实现智慧交通;二是开展智能化城市安全管理平台示范项目建设,在琶洲核心区探索超大城市风险防控新模式。
在“广州设计之都”二期项目上,打造CIM智慧园区,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正向设计,实现设计、施工、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技术应用,构建园区地上地下、局部整体、现状未来一体化管理,打造岭南特色近零能耗建筑标杆。
广州市住建局发文指出,随着“新城建”工作的进一步探索发展,广州将继续深化CIM基础平台建设,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形成基于CIM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应用产业三大类新城建产业链,积极构建广州新发展格局。
蓝图和“工具”在手,根据方案,当前主要的任务包括完善“新城建”标准体系,探索形成“新城建”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测算“新城建”对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等。同时,加强对领建园区和关联园区创建工作的跟踪监测和成效分析,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li
通威40年变迁:如何穿越市场周期?
鲜花消费兴起 供应链成企业竞争关键
方便速食提质扩容 新老品牌角逐千亿市场
奈飞: “神话”不再还是或有可期?
日本家电大败局:从全球霸主到“溃不成军”
城投思索:“智慧工地”赋能区域性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错失戛纳!但爱奇艺《远山淡影》导演为何直言不后悔?
坚决保护好治沙成果和权益,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渤海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获准开业 锚定“多元发展、服务实体”双向发力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入驻抖音:短视频正成为记录传播三农知识蕞有力的方式
促消费 扩内需 平安银行信用卡“全城天天88”高燃开启
一汽物流携手百度智能云,打造汽车商品车发运优选算法,科技助力“双碳”目标
【全国重磅招商】丨丝路赞出海营销大师全国代理商火热招募中
Copyright © 中国经营网 - 中国经营报社
京ICP备13038787号-3
本单位常年法律顾问所: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iv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