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正果镇水口村打造乌榄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广州增城 正果镇水口村打造乌榄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金秋十月,正值增城区乌榄成熟之际,满城榄香四溢,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一直以来,增城区的乌榄产业以售卖鲜果及初级加工为主。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乌榄又衍生出打榄体验、榄核雕刻等与旅游、文创相关的产业项目。同时,通过引入乌榄深加工企业,形成完善的乌榄产业链,增城让小乌榄发挥大能量,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我们是去年12月将这间废置多年的厂房改建成现在的标准化生产厂房,这里有1000多平方米,包含了蒸煮车间、阳光晒房、冷冻储藏室等。我们主要进行乌榄的深加工,将榄肉制作成油榄豉,也就是本地人说的榄角。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是因为正果镇、小楼镇大面积种植了西山乌榄这个品种。西山乌榄肉厚、嫩滑,制作出的油榄豉甘香味美,可作为蒸鱼、蒸腊味、蒸排骨时增加口感的配菜,也可将其作为送粥、下饭的小菜。从我父辈就开始制作油榄豉,6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三蒸三晒的传统制作工艺。”竹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锦初告诉记者。
黄锦初介绍,传统制作油榄豉生晒过程中都是露天席地,容易吸附灰尘,吸引蚊虫。而该厂利用玻璃晒房,加上柔软透气的草席,可以很好地避免灰尘雨淋,同时也解决了卫生的问题。另外,晒房内排布了紫外线灯,可对榄肉进行消毒杀菌。该厂生产的油榄豉除了备受珠三角消费者喜爱外,还远销海外,年产量可达200多吨。
水口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汉容表示,竹园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落户该村后,除了助推当地乌榄销量,也带动了乌榄初级加工业的发展,解决了村中部分富余劳动力。为了推动该村乌榄产业链的发展,该村新种植乌榄达百亩,后期计划打造集科普、旅游、文创等一体的乌榄特色村,让小小的乌榄果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静 通讯员:增融宣 臧晓 熊伟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静 通讯员:增融宣 臧晓 熊伟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