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看白云发展思路之变
我区的地域面积在广州的中心六区中首屈一指,在外界印象中应该拥有着大量可供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但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其实捉襟见肘。不过,这一现状在逐步改变。从近年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逐渐落地,就可以从中发现,我区在土地资源利用的思路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坚定产业为先、统筹老旧物业改造释放土地资源、围绕轨道交通提前规划和收储土地等,从而使这个28平方公里的“巨无霸”项目具备了切切实实的可行性。
在关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一系列描述中,出现了一个此前很少在我区各类项目中提及的名词:产居比。所谓产居比,即是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比例。而我区明确,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规划总建设量约2750万平方米,产居比为58.3%:41.7%。
为什么我区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强调了产居比?事实上,以发展产业的名义低价拿地,同时要求配套一定面积的住宅用地,这是很多企业过往常用的套路,更有甚者拿地之后开发住宅用地是又快又用心,开发产业用地反而又慢又敷衍。
而众所周知的是,随着交通环境的提升,近年又不断引入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白云的居住用地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如果不对居住用地的总量加以控制,很难保证产业用地的有效利用。区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有企业承诺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落地产业的同时,还提出了要配套开发房地产,但被我区拒绝了。
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不易,尤其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区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压力、房地产业却逆势而上的情况下。数据显示,全区上半年33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20.82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91.66%,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3倍,而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仅增长13.5%。与房地产紧密相关的建筑业,上半年也全线倍,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更是去年同期的17倍。
因此,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划定产居比,控制居住用地的总量,限制企业以发展产业的名义开发房地产,无疑显示出我区欲在此地高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打造产业集群的坚定决心。
到目前为止,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已经获批了3个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为启动区、黄金围东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欢欣鼓舞之余,亦有人疑惑:为何是它们的“准生证”率先落地?
其实只要现场看过这3个区域,便不难明白其中的缘故。启动区是一眼望去看不到任何建筑物的未开发土地,黄金围东区的现状是成片的物流园区,覆盖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上的则是老旧厂房丛生的村级工业园。
而它们的共同特点也一望可知——土地收储难度远小于民居。启动区本就是亭岗站政府储备地块,黄金围东区早在2018年就完成了首批260亩土地的征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全部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工作也在今年7月大功告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我区的地域面积很大,但实际上可用于发展的土地并不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太多低端低效的物流园、老旧工业园、批发市场等物业,既占据大量土地,又对城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成为我区发展的桎梏。即便后来有部分物业经过微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也仅是少数,且效益的提升也是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区逐步转变了发展思路,通过统筹旧城、旧村、旧厂、批发市场、物流园、村级工业园等的改造整治,使尘封已久的土地资源终于得到释放,尤其是老旧物业的改造,可在付出较小成本的同时取得可观的土地红利。广州设计之都之所以能够推进得如此顺利,一定程度上亦是得益于该区域原先是成片的旧厂房。而今年广州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308宗,仅我区就有72宗,几近四分之一,数量位居全市之首。
区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之所以能规划28平方公里的规模,一大优势就是28平方公里中建设用地约占60%,且现状土地开发强度较低,以工业园、物流园等物业的单层、低层厂房、仓库为主。变桎梏为利好,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的可能性,确凿无疑地赋予了这片土地清晰可见的远大未来。
除了土地收储难度较小外,上述3个区域的另一个共同特点也十分显著,那就是片区内都规划了地铁站点。尤其是启动区与黄金围东区,分别建有亭岗站和滘心站,均是预计年内开通的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至滘心)上的站点,这可能也是它们的控规率先出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控规显示,该片区内将有地铁二十二号线、地铁二十四号线经过,并设夏茅地铁站。
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除上述3个站点外,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区域内,未来还将设朝阳等3个地铁站点。而从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整个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布局,与地铁线路的延伸基本一致。因此亦有人指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实际上是围绕着地铁站点谋划发展。
这正是我区近年来土地资源利用思路上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在过去引入地铁二、三号线时,我区没有对地铁站点周边的发展进行提前规划,导致站点周边的产业无序生长,要么被大量低端物业占据,要么被房地产项目捷足先登。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当外地企业希望能在地铁站周边落地时,我区很难拿出让企业满意的办公环境。此时再想收储土地,只能是零敲碎打式的有一块收一块,难成规模,对区域内城市环境的改变也作用不大。
有了这样的经验,我区开始利用交通设施的建设引导产业发展,并在现有地铁站点周边主动布局。广州设计之都正是由此而兴,围绕地铁二号线黄边站,开展连片土地收储,果不其然受到了大量企业的青睐。而就在8月18日,嘉禾街完成了嘉禾望岗地铁站周边726亩地块的征地签约。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则是更进一步,在地铁站点建成之前,甚至还仅是规划阶段时,就启动了周边区域的规划布局,即便尚未有清晰的产业布局前,也会有意识地保留站点周边的土地,启动区正是建设亭岗站时政府就已收储的地块。而这一做法,事实上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的规划落地,以及未来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白云时事 陈亮嘉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