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13km²的土地浓缩广州一个世纪的成长
占地1.3平方公里,面积不及一所大学,
却开创了广州近现代教育先河和工业文明。
这里诞生了广东省头部个工业园区,
这里被誉为与广州东山遥相呼应的“西山”。
却有一个朴实到容易被人忽视的名字:
提起西村,许多人会觉得陌生,心想:这是哪条城中村?又或是哪个不为人知的古村落?
西村,其实是一条荔湾区所属街道的命名。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地处西关,却少了些广州十三行的商业气息,多了一丝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
西“村”与西“关”,一字之差,把西村街的定位从当时的广州商贸中心分离出来,形成与西关不同的发展脉络——
1888年,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在西村购地124亩,修建了当时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广雅书院。这座有着130多年建校历史的学府,就是如今的广东广雅中学。
广东广雅中学,前身为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两湖学院、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前身)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
继广雅书院之后,西村又陆续建成了许多学校,教育资源占到整个西村近一半的面积比例。
截至2011年末,西村街道辖内有广雅中学、协和中学、美华中学、陈嘉庚纪念中学、真光中学、环市西路小学、协和小学、广雅小学、协和幼儿园、广雅幼儿园等中小学校和幼教机构。
百年来,西村朗朗书声不断。每到放学时刻,来自不同年级、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们,或在校门外的美食街品尝“西村美味”,或三五成群结伴回家,像极了当年的我们。
对那些土生土长的西村人而言,西村承载着他们的童年时光和校园记忆。有人在这里从幼儿园念到中学,把蕞美好的青春都祭奠在这里。
广雅,协和,美华。对于西村人而言,绝不仅是校名那么简单,它化身为一个社区,一块路牌,一个扎根于心底的精神符号,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在无数个日夜里勉励他们前行。
广雅中学。“广雅”取自“广者大也,雅者正也”之意,即要培养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人才。
协和中学。“协和”取自“协力同心,和衷共济”之意。校内有座协和堂,其门名为“有节门”,为纪念罗有节先生所建,寓意“君子如竹,争风逐露,却心中有节”。
说起广州的工业发展史,许多人会想到位于海珠区的工业大道。
但广州真正的工业摇篮,不在“河南”,在“河北”。
早在1911年,芳村(今荔湾区)就建成了华南地区蕞早的机器制造厂协和机器厂,制造出我国头部台船用柴油机,见证了广东工业的崛起。
1930年,陈济棠决定在荔湾西村设立“广东省营头部工业区”,短短几年兴建一批工厂,比以广州造纸厂为中心的工业大道(今海珠区)早了近20年。
▲原创元素创意园(前身为广州啤酒厂)。
改革开放前后,西村街道有化工、服装、汽车配件等企业30多家。2000年,西村街道有工业企业41家。
广州啤酒厂(前身为1934年的广东饮料厂)旧址。曾经的产品有五羊、双喜、白云啤酒、广氏干啤、广氏菠萝啤等。
广州水泥厂(前身为建于1929年的广东士敏土厂),年产“金羊牌”水泥100万吨,打破洋水泥的垄断。士敏土这个词汇,正是水泥的英文cement的音译。
如今在西村,细心人仍能一眼发现工业文明在这里流淌过的痕迹。
增埗公园(又名对山园)高耸入云的大烟囱,西村士敏土厂旧址大楼门口伫立的《有基勿坏》石碑,原创元素创意园巨大浑圆的酒箱……都在无声中诉说那段满腔热血的激情年代。
当然,还有那些直抒胸臆的路牌:水净心甜的“水厂路”,酒香四溢的“广啤三街”、“麦仓路”、“启沥路”……偶然路过,匆匆一瞥,是历史与现实对照的一瞬。
西村的工业时代长达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
曾经的工人们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他们的子孙也曾听他们讲述那段令人自豪的岁月,将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工人精神继续传承。
西村,作为广州近现代工业和教育发展的先创地,有极其丰富的建筑产物。
古桥、宗祠、园林、洋楼、工厂……占地仅1.3平方公里的西村街,却囊括了岭南历史建筑的各种风貌。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广雅中学,校内古碑多、古树多、古桥多,许多建筑还沿用清朝时期书院的名字,如冠冕楼、濂溪祠、莲韬馆等,建筑古朴,极具岭南特色。
与岭南建筑风格迥异,工业建筑线条粗粝,底色简单。循迹西村工业遗址,可以移步西增路63号的原创元素创意园,感受广州啤酒厂(前身为广东饮料厂)的遗迹。
上世纪30年代,随着西村工业的兴盛,在这里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达官贵人们也曾相中过城西的这一片静谧之地,大兴土木建起私人别墅,西村一带曾被称为“西山”,与“东山”遥相呼应。
如今的西村华业里就是因为当时居住着不少华侨而得名。华业里8号的梁氏别墅,西村基督堂,以及黄冠章别墅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建筑产物。
移步北上,沿着增埗河看流水潺潺,便行至西村著名的长寿村增埗村。
秦汉时代直到魏晋以前,西村街四面都是大水,河涌环环相抱,逐渐形成一个沙洲。清朝初期,广东沿海等地疍民迁徙该地聚居,日久渐成增埗村。
增埗村以蔡姓族人为主,故有思谦蔡宗祠一座,雕梁画柱,古色古香。后来,村人专门修建了一个园林主题的公园对山园,亭台水榭,一应俱全。
▲对山园,又名增埗公园。@Hunk
▲广雅中学背后的“老伙计”餐馆。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