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科创园区设计--以广州科学城威创创新园设计为例
——以广州科学城威创创新园设计为例
李智华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摘要 :新型科创园区已从单一的功能载体向产研城一体化方向发展,即将产业功能、研发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
并协调和处理产业与城市的空间关系。通过规划合理的空间尺度,依托特定产业,发展多物业形态,形成具有高度复合功能的
综合园区,以实现构筑宜居、宜业、宜人的新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 :新型科创园 ;模数化设计 ;多维度空间
为了响应国家提倡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 发展战略,各个城市相继出台很多产业提升政策,提倡积极运 用新型科创园区为基本服务载体,顺应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优 化城市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本文以广州科学城威创 创新园设计为例,浅谈科技创新园的新设计理念。
1工程概况 科学城威创创新园位于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用地面积约
为 5.6 万 m2,建筑面积约 11 万 m2,由 4 栋不同功能的建筑单体 组成。
科学城威创创新园摒弃常规生产厂区的形象,以一种工业 景观的形式来配套整个企业运作的宏观战略思路。在规划中满 足科创园各项生产办公及科研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规划布局、 统一形象定位上都进行了相融性的规划设计,使其成为科学城 独具一格的新型科创园区(见图 1)。
了一个中央园林景观,用不规则的园林空间手法来丰富正方形 的平面形态(见图 2)。
在正方形的东侧,通过做减法的方法,形成一个“凹”形空 间,塑造出主要入口广场。由此空间出发,与正方形内部的开放、 绿色中心区域连接,四面视野开阔,可看到西面和北面的山峦。 2.2 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方案在规划构思的基础上,对地块条件和功能做出积 极响应。建筑整体设计旨在显示威创公司的开放、大气和人性
2 方案设计特点 2.1 总平面规划
本项目创作构思切入点是打破以“办公 生产”和“生产为 主,办公为辅”为主导的机械功能分区组织模式。利用有机规划 布局创造灵活生产模式,整合研发资源,通过优美园区环境激 发员工创新热情,从而突出企业文化特点。
在总平面规划中,以正方形为主要外轮廓平面,四栋建筑 物占据正方形四角布置。正方形与不规则用地形成“图 底”关 系,并在平面构成中占据主导位置。同时,在正方形内部规划 作者简介 :李智华(1979-),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 现代公共建筑创作。
图 1科学城威创创新园——外观效果(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分贯彻精品景观、园林化园区的设计概念。整个园林以一条蜿 蜒的水体风景线贯穿景观区,并构成主要造型元素。园林的灵 活风格与整体建筑体块对比,形成了刚与柔、实与虚、直与曲。 灵活的线形水体将绿化和铺地空间进行了划分,融入岭南文化 传统并将其继承发扬。水体从东到西层层跌落,同时也与场地 地势走向吻合,巧妙地解决了场地高差问题,主体入口前方的 喷泉给水景提供了水源。方形的平台柱廊周边和裙楼屋面均予 以密集绿化,屋面平台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交流、休憩和活动的 条件。
图 2科学城威创创新园——总平面图(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通过外轮廓为正方形的裙楼屋顶绿化平台来实现巨型正 方形总平面规划理念,从而形成建筑单体设计。正方形屋顶绿 化平台下部裙楼通过外圈和内圈环绕的柱廊将 4 栋不同功能 的独立建筑单体进行组织。各栋建筑单体的公共区域设在裙楼 首、二层。大型柱廊屋面将各个区域融合为一个建筑设计元素, 其柔缓曲折的形式与景观主题相呼应。柱廊不仅是建筑设计元 素,同时也能为各个建筑提供步行连接功能。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