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老旧厂房变园区绿色科技赋予老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珠江水串联南北两岸,老城现代产业焕生机。随着多个老旧厂房改造的园区落成,多项绿色技术投入生产流程,粤汉铁路黄沙车站旧址开放……广州荔湾区的现代化产业之路正在焕发生机与活力。
2月28日是“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的蕞后一天,采访团来到位于荔湾区的产业园区、企业、项目施工地、博物馆等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在产业园区的平台聚集、企业的绿色技术、博物馆的文化凝聚作用下,广州西部高质量发展呈现了荔湾老城的独特底蕴,注入了现代产业的新生力量。
音符奏响了岭南传统钢琴制造业的辉煌,也见证着钢琴制造企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占地面积约7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0000平方米,投资约3.2亿元……坐落于荔湾区花地河畔渔尾西路的珠江钢琴创梦园有着充满音符元素的音乐街区、建筑外立面挂满颜色鲜艳的品牌商标,园区里的钢铁管道装置布满了岁月痕迹,向前来的市民诉说其前身是珠江钢琴集团的生产基地。
珠江钢琴集团厂房历经2年升级改造,以珠江钢琴创梦园的形象向市民见面。自2021年正式开园以来,齐白石艺术中心、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大歌局民族音乐文化平台、国小乐等在此扎根。
“园区改造工程是以绣花功夫保留厂房原有的建筑结构,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粉饰以及内部空间装修。”广州珠江钢琴文化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曾志恒表示,珠江钢琴创梦园是集音乐艺术、影视传媒、动漫游戏、非遗项目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开园近2年来,超过100家文化企业进驻园区,园区产值已有20亿元。
除了有著名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工作室,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金铁霖、马秋华工作室落户珠江钢琴创梦园,非遗项目大师工作室也将入驻。曾志恒说:“首期非遗项目集聚区有12000万平方米,28项非遗项目将进驻,洒落在民间各处的非遗项目将在园区内形成聚集,为非遗大师们提供制作、展示、传承、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平台。”
沿珠江而生,文旅创居,聚龙崛起。在聚龙湾现代产业园,一批批老旧厂房经过微改造后升级为文商旅创居一体的产业园区。让城市留下记忆是广州珠江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聚龙湾项目实施旧厂、旧城、旧村成片连片改造的初衷和理念。
走进冲口仓旧址,悬挂在仓顶的木材柱梁见证着老厂房的升级蜕变,如今这里已是聚龙湾项目展示厅。展示厅内展现了聚龙湾多项发展规划,其中,珠江实业集团和太古地产共同打造的滨江综合体项目不断向前推进。该综合体将规划集一线滨江高端公寓、超甲级写字楼、太古顶奢商业于一体。
“聚龙湾项目的打造以新商贸、新双创、新时尚、新总部为方向,让多样元素能够在此融会贯通和呈现,打造文商旅创居全周期管理的示范区。”广州珠江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嵘表示,未来还将加快引进科技、商贸服务业等企业进驻,让聚龙湾现代产业园发挥珠江西岸产业引擎作用。
绿色厚植产业生命力,彰显经济发展社会责任
绿色为现代产业发展赋予长久生命力,绿色为高质量发展添加可持续新动能。在现代产业发展之道,投入绿色技术,彰显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企业技术更新升级和项目工程绿色投入下,曾经有传统工业区背景的荔湾区如今见证着绿色产业在萌芽、成长。
扎根白鹅潭商务区,立白科技集团从日化行业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其洗涤剂销量排名全国头部、世界第四,作为日化行业的龙头企业,立白科技集团深感社会责任之重。
“在2016年,立白科技集团在北京水立方召开国内同行头部个引领绿色健康的战略发布会,此后推出一系列绿色健康产品。2019年,立白科技集团主动在企业内开展碳足迹排查工程。2020年11月推出的100%可回收塑料软包装,获得了国内首个‘双易’认证优秀评级证书……”立白科技集团副总裁、首席新闻发言人许晓东表示,立白科技集团积极主动走绿色生产之路,支持并落实“可持续发展”“减碳”工作。
洗护产品的包装大多为复合型材料,回收困难,废弃后的包装只能当作垃圾被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实现包装材料可再生是日化行业面临的痛点和难题。立白创新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利萍表示:“以洗衣粉的塑料软包装为例,一个包装袋至少由2-3层的复合材料构成,但立白统一使用100%单一可回收的PE材料制作软包装,能实现软包装可完全回收且易回收、易再生性能,减少企业碳排放约35%。”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一、二期大楼在如火如荼地施工。总用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项目工程少不了电力作为施工的保障。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依托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深化“主动办”用能服务机制,前置服务窗口,在项目规划阶段主动对接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黄沙海鲜新市场的用电用能需求(报装容量两万千伏安)。
广州供电局现代服务与营商环境创新中心营商业务部经理马力表示,除了提前开展项目供电规划,为项目接入用电提速之外,还为项目量身定制了集充电桩、分布式光伏、港口岸电、储能服务、智慧配电运维等于一体的“智能绿色市场”用能套餐,为项目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马力说:“目前已与项目开发方初步达成约360个充电桩及楼顶约200平方米的光伏合作意愿。”
凝聚博物馆文化底蕴,注入老城区域文化底色
绿树碧道,2座仓库房、4架老火车,游人打卡,孩童嬉戏……在广州铁路博物馆,这里的一物一处都亲诉着它的历史。广州铁路博物馆是原粤汉铁路南端始发站——黄沙车站旧址,这里见证了中国南方地区铁路发展的雏形,曾经是铁路客运、货运的重要车站。
多架不同年代的火车头模型、有着百年历史的钢枕轨道,多款“号志灯”(铁路手提信号灯)……广州铁路博物馆1号馆内陈列着多件与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相关的物件,鲜活的历史素材诉说着中国铁路的红色血脉、中国铁路人优良传统。2005年6月10日,老广州南站(即黄沙车站)关闭并拆除,为综合利用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货场仓库、站台,2011年3月,广铁集团党委作出决定成立广州铁路博物馆领导小组,将广州南站的旧货仓打造成博物馆。历经10年,博物馆在2022年3月完成施工,2022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广州铁路博物馆是一个开放式的博物馆,打破了高墙,让市民方便了解中国铁路的历史。博物馆的落成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文化历史,补充了文化公共服务,积淀老城荔湾的文化底蕴。”广铁集团广州铁路博物馆文博部工作人员陈涛表示,市民除了在詹天佑火车头展览广场零距离观看不同年代的火车头,免费参观了解陈设在1号馆的铁路历史,未来还将能在二号馆亲身体验中国铁路带来的科技感。
据统计,截至2023年1月30日,广州铁路博物馆对外开放仅8个月,预约参观人数就达到了25万人。同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接待各类参观研学、主题教育及党日活动2100余场。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