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宜商——潮涌淄博淄川经济开发区
如今,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经济开发区,扑面而来的是“生机勃勃”的意气、“欣欣向荣”的朝气,更有“奔跑跨越”的锐气,目之所及,生机盎然、活力十足。
从一片荒草地到一片新区,从零基础到跻身全省开发区头部方阵,淄川区经济开发区谱写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初秋的苏相湖公园,一派草木葳蕤。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街区精致、生活便捷、百姓幸福……这里的人们体会的是开发区的高颜值,感受的是住在开发区的自在幸福。
今年以来,开发区紧抓相桥书院、凤凰原著等品质住宅建设,经十路东延,马莲山公园、张博铁路电气化改造,希尔顿大酒店拆迁顺利推进,体育公园项目动工建设,南河、七星河改造工程加快实施,园区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显著提升。
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经济开发区是淄川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借“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东风,开发区接续发力,聚焦科技赋能和创新驱动,立足产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与浙江大学、哈工大、西安交大等国内一流高校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打造了鲁丰织染、金城医药等6个国家级,雷帕得、泰展机电等43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与200余名国家级专家学者实现合作,形成了科研有平台、攻关有专家、转化有团队的“立体化”科创服务体系,实现了氮化硅、谷胱甘肽生物发酵、新型纳米材料、高效伺服电机等一大批原创技术和重大创新突破。
淄川区经济开发区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策划组织了12场“走进开发区 凤栖张相湖”院士专家、企业家论坛活动,通过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科技产业转移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
企业发展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淄川区经济开发区坚持将营商环境作为根本来抓,大胆为企业站台,勇于担当。建立上门服务、智慧服务、平台服务“三服务”机制;通过运行“智慧开发区”App,让企业少跑路、不跑路,数据多跑路,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诉求的解决全程数据化,闭环解决企业问题,打造全方位服务空间,塑造蕞适宜项目建设、企业成长的发展生态。政府部门甘当“店小二”,厚植带有“温度”的发展沃土,让企业家真切感受到舒适感、归属感。
现在的淄川区经济开发区政企关系达到新高度,企业家情怀进一步激发,尤其是开发区的招商工作在用好“六个一”招引机制的前提下,形成了“管委会+驻地企业+专业平台”联动的机制。围绕231主导产业链条,开发区先后到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招商30余次,遍及7省15市,新引进亿元项目8个,签约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131.8亿元。
成绩的取得缘于淄川区经济开发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执着追求,对园区内企业持之以恒的培育。“现有的16个高能级产业园区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方式。”开发区相关负责同志说,按照“1个产业园区、1个主导产业、1张招商图谱、1张发展蓝图”的模式,根据园区性质、招商企业落地需求,同步开展园区配套建设。“一园区、一方案、一专班”,推动产业园与规划、产业、招商“三同步”,延展园区产业链,实现特色差异化发展,形成多个高能级承载平台,着力构建百万平米园区空间。
“开发区从产业链平台、产业专班服务、领导挂包机制、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四个方面体现亲商服务意识。只有开发区对技术和投资的渴望,才能不断吸引众多企业落户产业园区。”淄川区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谭磊说。(董明月)(完)
宜居 宜业 宜商——潮涌淄博淄川经济开发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