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县葛公镇:黄土地里种“黑金”特色木耳促发展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至时节,走进安徽东至县葛公镇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拥簇在菌棒上的“小耳朵”散发着无限生机,放眼望去,菌农们正弯着腰,忙着采收、晾晒、装袋,绘就了一幅夏季木耳丰收的繁忙景象。
近年来,东至县葛公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抢抓机遇“跳起来摘桃子”,坚持党建引领,重点培育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将食用菌产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并鼓励号召群众利用荒田荒地和土地流转等形式,开展黑木耳种植赚“黑金”,形成“一村一品”新发展格局。
据统计,葛公镇在2022年共种植黑木耳300万棒,羊肚菌210亩,年产值约2900万。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年人均劳务工资约2万元;年菌棒生产能力达1000万袋,2022年共生产200万袋。
进击的农业产业数据折射出葛公镇近年来不断加压的争先意识和干事创业的奔腾态势。
村民洪流民正骑着电瓶车沿着通组水泥路前往自家的木耳种植基地,“现在天气好,正是种木耳的好时候,我得赶紧过去。”
洪流民家住联塘村永一组,早些年一直在家务农,收入也仅供一家开销。但是他有着不服输的劲头,一直想从事特色产业项目发展。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为其宣传种植木耳的市场前,鼓励他拼搏奋斗。同时组织科技特派员开设食用菌种植培训班,帮助其更好创业。见到记者他信心满满地说:“我目前共有8亩,种植约6万棒的黑木耳,今年气候还不错,我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有着镇里科技特派员一路护航,预计今年我的总收入可达10余万元,日子过得有劲着呢。”
靠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木耳种植已成为葛公镇群众增收致富好路子,同时村民也还办起了菌种培育厂,延伸产业链,铺就了发展新路子。
联塘村村民汪金榜正在厂房里焦急的忙碌着。“前两年退休后,想再发挥点余热,了解了好政策后,我开始承包了菌种厂,从事菌棒制作和销售。目前年租金6万元,设施设备都是村里引进的,特别省心,收入十分可观。”
汪金榜的菌棒加工厂看着虽小,但实则暗藏乾坤。从木屑的运送、添料搅拌、装袋、高温杀菌等,每一个环节都有质量把控,以确保菌棒高效安全生产。在装袋环节,工人们动作娴熟,配合着半自动化机械,在一组三个人的配合下不到10秒钟就完成一个菌棒的充装。目前年产值已达到200万元,带动了村内30余人实现就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唯有实干。美丽迷人的乡村壮美图景早已擘画开卷,下一步葛公镇将继续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延伸农业生产、加工、******等增值增效链条,努力实现产业兴旺,在新的赶考路上跑好“头部棒”。(陆凯 汪冯青)
商投集团连续两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嫦娥石”
顺丰寄错地址致名牌包受损 责任谁来承担?
国家级表彰!山东这些个人和集体上榜
章贡区:推动“产才”同频共振(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