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领航智造——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暨签约大会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补链、稳链、强链等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技术攻关。广汽日野与云韬氢能科技等企业积极响应,利用各自的产业龙头优势,推动广州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务实做好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平台,提升科技和产业创新双策源能力,助力广州氢燃料电池产业良性创新高质量发展。
1月13日,由广汽日野、云韬氢能科技、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及氢燃料电池上中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发起的“凝心聚力,领航智造——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暨签约大会在广州召开。
由广汽日野、云韬氢能牵头组织,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委副主任牟治平、能源处处长彭柳青、工业处曾立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处调研员陈思宁;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白云区长潘志军;副区长周军;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余林;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廖世军;同济大学马天才,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马仁洪及白云区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创新联合体各成员单位、业内企业及机构出席会议。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兼委副主任
表示对创新联合体成立表示衷心祝贺,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广州市氢能产业力量逐步壮大,先后有70余家在穗企业布局氢能,目前广州市产业链配套基本完善,已涵盖整车、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制造等环节。同时广州市发改部门将会一如既往对氢能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扶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起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扎实推动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创广州氢能产业的新局面,打造广州能源转型的新格局。
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一是具备坚实产业基础,汇集云韬氢能等氢能产业上下游优势企业;二是良好产业发展机遇,围绕广州市环境卫生机械设备厂开发燃料电池环卫专用车,打造白云燃料电池环卫专用车制造基地;三是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将逐步推动更新替代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并计划2025年前布局20座加氢站、打造完整氢能产业供应网络。
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云韬氢能作为创新联合体发起单位,扎根广州,务实重投入、科学重创新,联合产业链各核心创新主体推动联合体的成立。联合体聚焦产业科技自强,助力产业补链、稳链、强链建设,建设技术联合攻关组,扎实推进研发+实践的创新模式。以产业发展需求、市场重大项目等为导向,承担科技和产业的核心输出。针对燃料电池重点领域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等项目措施,加快推动氢能技术创新升级,解决应用阻碍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助力培育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同时,完全实现关键零部件广州本土化研发生产制造,实现技术降本、规模化降本,以售价对标传统能源车、使用性价比对标电动车的目标。全面降低燃料电池产品成本,推动预期到2025年成本降低至1600元/kW(媲美丰田、现代),真正建立起广州氢能产业链的核心输出与竞争力,引领全国范围内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规模与技术创新。
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委员
广东工业大学积极参“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是积极践行 “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积极融入广州市地方经济建设的体现。鉴于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广东工业大学将积极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专业人才培养,壮大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研发人才群体,开辟产教融合工程实践教育创新示范区。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长期致力于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在该领域有坚实的科研与产业化基础。依托化学与化工学院建设的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蕞早建设的4个省部级的氢能燃料电池省部级平台之一。实验室成员承担有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0多项,总经费达1.3亿。将围绕制约氢能燃料电池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努力为广州市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同济大学聚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绿色低碳发展新范式提供“同济模式”;依托同济牵头建设的工程研究中心,着重氢能示范群城市在产业项目实际运用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夯实氢能产业标准规范,发挥全系统优势,通过在氢能领域的深厚积淀,结合大湾区基础,在绿氢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学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助力广州市打造成产业示范之都。
已建成国内产能蕞大的自主规模化膜电极生产线%以上,各项指标均位居国内前列。2022年,鸿基创能全年膜电极出货量达到了170万片,创下了行业新记录。鸿基创能表示联合体一定能够发挥强强联合,聚焦主业为广州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坚持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首创全新的产品制备工艺,降低成本,不断适配市场需求,满足客户要求,为国产化降本和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氢电中科力量。将以创新为引擎,以技术为抓手,以文化为核心。稳步推进公司战略部署——打造自主可控具备核心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让氢能有一颗“中国芯”。
广汽日野、云韬氢能科技携手为创新联合体揭牌,并为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授牌。
氢电中科(广州)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正扬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大洋电机燃料电池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商贸物流绿色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物流行业需强强联动氢能产业,共同推动绿色物流发展,让国民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
活动还举行了白云氢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与会企业代表、高校院所等建言献策,共享产业发展机遇,共同推进广州市和白云区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后将务实的做好产业创新发展,推动联合技术攻关组的建设,着眼于产业的补链、稳链、强链等工作,共同开展氢能技术的研发与实践,探索在氢能产业发展热潮背景下的技术升级迭代路径,引领氢能产业“智造”,助力广州氢能产业良性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国际的氢能产业领航高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广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